BBC Chinese

BBC Chinese - BBC News , 中文 - 主頁

「戰貓」捷克險遇「戰狼」?追蹤蕭美琴計劃背後的交鋒 3 Jul 2025, 1:36 am

捷克情報部門稱,「記錄到中國民間情報部門試圖製造條件,對受保護人士進行『示威性』的『動能行動』,包括車輛碰撞,但此行動並未付諸實施。」

小行星撞地球?來看看科學家密切關注的天體 3 Jul 2025, 12:17 am

有幾個機構一直在密切監測小行星,這不僅僅是因為它們可能對我們構成威脅。

磁鐵在烏克蘭戰場拯救生命:「他們從我的心臟取出了彈片」 2 Jul 2025, 11:16 am

烏克蘭的醫護人員表示,彈片傷如今佔戰場創傷的80%,許多前線士兵都受到近乎致命的傷害。

達賴喇嘛宣布明確的繼任者計劃 2 Jul 2025, 6:09 am

流亡的藏傳佛教領袖達賴喇嘛表示,他圓寂後將會有繼任者,正式回應外界對這項已有六百年歷史的制度是否會隨他而終的所有揣測。

美國參議院一票優勢通過特朗普「大而美法案」,壓力來到眾議院 2 Jul 2025, 5:41 am

該法案包括特朗普移民政策的巨額新資金——700億美元,還提高了國防支出,並使特朗普第一任期通過的減稅政策永久化。為了彌補這些支出,法案削減了拜登時期的環保計劃和聯邦醫療補助計劃。

特朗普宣稱以色列同意在加沙停火60天 2 Jul 2025, 3:52 am

特朗普未就相關條件作詳細說明,目前尚不清楚哈馬斯是否會接受停火條件。

柴靜: 從中國官媒的知名記者和「公知」到出走海外的獨立媒體人 2 Jul 2025, 12:07 am

帶著知名調查記者、主持人和「公知」光環,柴靜出走國家媒體,成為獨立媒體人。2017年,為了持續自己的新聞工作,她出走歐洲。

達賴喇嘛迎接90歲生日:將設立轉世「框架」尋繼任者 1 Jul 2025, 11:17 am

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30日(周一)在90歲生日慶祝活動前透露,將設立一個「框架」來討論未來的繼任安排。

什麼是濕球溫度?氣候變化之下它有多重要? 1 Jul 2025, 9:31 am

當濕球溫度超過35°C時,人體將無法將熱量排出體外——這可能導致致命後果,例如器官停止運作。

泰國總理佩通坦因「電話門」事件被停職,副總理暫代職務 1 Jul 2025, 8:29 am

若她被罷免,將成為過去20年主導泰國政壇的欽那瓦家族中,第三位在任期未滿前失去權力的政治人物。

《魷魚遊戲》劇終,孕育它的韓國社會繼續反思現實 1 Jul 2025, 5:02 am

這部Netflix熱劇中關於失業和社會階層不平等的主題,對韓國觀眾而言再熟悉不過。

穩定幣合法化浪潮:新的「金融基礎設施」還是「貨幣主權戰場」? 1 Jul 2025, 12:13 am

突然之間,穩定幣從灰色地帶,進入到有法律規管的領域。多個經濟體宣佈相關法令,給穩定幣合法化開了綠燈,它的前景和風險又是什麼呢?

香港民主派政黨社民連解散 主席陳寶瑩:我們有愧於心 30 Jun 2025, 12:37 pm

2025年6月29日,成立19年的香港民主派政黨社會民主連線(社民連)宣布解散。主席陳寶瑩表示在面對強大的政治壓力下,考慮過各方面的因素,「特別是對會員及同行者的影響,我們只能沉痛地宣佈解散」,但不願解釋更多細節。

「海鯤艦」海測:台灣第一艘突破技術封鎖的「國造潛艦」五大看點 30 Jun 2025, 11:30 am

台灣第一艘原型艦「海鯤艦」今年6月首次進行海上測試。該艦從設計到建造,與歐美、韓國等多國合作而取得關鍵技術和零件,突破過往國際對台軍售限制,引起外界關注。

香港國安法5週年:你愛國嗎?國安教育工程下的師生和公眾怎麼看 30 Jun 2025, 9:49 am

香港國安法實施滿五年,在執法行動以外,教育成為當局最重點執行的其中一環。在鋪天蓋地的官方宣傳下,愛國和國安教育走進日常視野,年青一代有真的「被教育」嗎?

香港國安法五周年:六張圖表看清國安元素如何進入市民日常 30 Jun 2025, 9:15 am

BBC中文盤點國安相關案件進度,通過圖表展示國家安全元素如何全面進入政府各項管制範疇,香港社會又受到了怎樣的影響。

「最安全」的波音787夢幻客機,為何吹哨者始終有保留? 30 Jun 2025, 6:55 am

印度航空悲劇發生的原因尚待釐清,但其實早在空難之前,參與過787客機製造的人員就已對其生產標準提出過質疑。

《香港國安法》五周年:從「買一份保險」到再出走避險 港人移民為何「二次回流」 30 Jun 2025, 12:06 am

這些在1997年前移民到其他國家,隨後回流香港工作,近年再從香港回流到當初移民國家的現象,又被稱為是「二次回流」。

香港社民連七一前夕宣布解散 曾為民主派第三大政黨 29 Jun 2025, 1:45 pm

社民連主席陳寶瑩多次重申解散是無奈決定、「無辦法之下一個唯一的選擇」。

從中國到世界:「頂流」拉布布和它背後的千億潮玩帝國 29 Jun 2025, 9:44 am

從上海到倫敦,拉布布的搶購長龍隨處可見。這隻小怪獸究竟有何獨特魅力?其背後的泡泡瑪特又如何憑藉盲盒模式與精準營銷,打造出千億級潮玩帝國?

「人類需要獨處」 為何獨自一人能讓你更快樂? 29 Jun 2025, 3:48 am

最近的一波新書不僅致力於消除對獨處的污名,更積極闡述其益處與樂趣。對於經歷過新冠疫情並聽聞甚至親嘗所謂「孤獨流行病」滋味的人們而言,乍看或許令人意外。

泡水後只有手指腳趾皮膚會起皺?背後的健康和進化訊息 29 Jun 2025, 2:55 am

根據近期發表的研究,每次指尖皺縮時,形成的皺褶圖案竟驚人一致。這種變化可能透露出我們的健康狀況,例如二型糖尿病、囊性纖維化、神經損傷,甚至心血管疾病。

中國《治安管理處罰法》修訂三審通過,曾擬列「傷害民族感情罪」引爭議 27 Jun 2025, 9:10 am

週五上午,中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新修訂的《治安管理處罰法》,新規回應爭議、且強化未成年人保護調整,目前尚未公開細則。新規將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此前三年裡經歷三次審校,因「傷害中華民族感情」一條引起中國民眾熱議。

美國突襲伊朗外溢效應覆蓋朝鮮和台海?亞太熱議特朗普秀肌肉 27 Jun 2025, 7:30 am

有觀點指,美國力量的復甦動搖了中國政治精英宣稱的「東升西降」論調,也削弱了中國提出的「替代全球秩序」的宣稱之吸引力。

《撈女遊戲》意料之中的爭議:煽動兩性對立、避坑寶典還是良心作品? 27 Jun 2025, 2:44 am

創作團隊坦言,知道自己在做一個「注定被攻擊」的遊戲,堅持的原因是因為「觀察到了很多人的迷茫:現在的兩性關係怎麼了?」

《香港國安法》實施五周年:「太空人」、二次移民和「回流」港人再尋家園的故事 27 Jun 2025, 1:24 am

在這五年間,有人經歷二次移民,也有分隔兩地的「太空人」家庭,甚至有移民港人,已經回流香港。

酷熱天氣:如何在炎炎夏日保障睡眠 27 Jun 2025, 12:25 am

在炎炎夏日如何換取一夜好眠?BBC綜合了一些妙招。

香港國安法五周年:民意在新時代如何表達? 26 Jun 2025, 12:16 am

在國安法時代,人們改變言行規避各式各樣的風險,使得過去習慣的民意表達發生巨變。

中國雙航母「遼寧」號及「山東」號穿越太平洋「第二島鏈」意味著什麼? 25 Jun 2025, 1:54 am

中國海軍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能力的提升,使美軍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這包含中國海軍的快速擴張與新型艦艇的部署,增強了其在西太平洋的競爭力。

中國規劃在英國倫敦建「超級大使館」 爭議背後的四大看點 25 Jun 2025, 12:22 am

中國駐英國大使館自2018年購入倫敦城東原皇家鑄幣廠作為新館址以來爭議不斷,移英港人示威與美國介入傳聞使事情更見沸揚。

Labubu走紅背後的營銷爆點、盲盒模式與穀子經濟 19 Jun 2025, 7:07 am

15年前,泡泡瑪特還是大學旁的一個小商鋪,目前市值已經突破3500億港元,超過它的兩個前輩:擁有Hello Kitty的三麗鷗,以及擁有奧特曼和龍珠的萬代南夢宮,一躍成為僅次於迪士尼和任天堂的全球第三大IP公司。

從運動鞋看製造業回流 美國能擺脫對亞洲廉價勞工的依賴嗎? 17 Jun 2025, 12:13 am

在美國生產運動鞋並非不可能,但通常需要透過自動化來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台灣海底電纜首宗刑事案:中國籍船長判囚三年,庭上細節能釋除北京「灰色作戰」疑雲嗎? 12 Jun 2025, 7:37 am

這是台灣當局首次針對涉案船隻及船員啟動刑事調查,引起國際關注。「宏泰58」中國籍船長因毀壞海纜纜線判囚三年,但BBC中文記者從法庭審理過程中發現,多個疑團未能釋除。

中美倫敦談判:除了地點,談判方向和雙方底氣有沒有變化? 10 Jun 2025, 6:53 am

知情人士稱,特朗普已授權貝森特的團隊,可能解除美國對芯片製造軟件、噴氣發動機零部件和乙烷的銷售限制。

中國再次抓捕同性情色文學寫手,當局為何如此忌憚「耽美同人」創作? 10 Jun 2025, 12:14 am

繼12月中國安徽執法單位跨省抓捕逾50耽美小說作者後,中國蘭州警方近日再次對耽美文學作者實施大規模跨省抓捕,引發中國互聯網大規模討論,多位執業律師出面自願提供公益法律援助。多位創作者、執業律師、學者對BBC表示:中國對耽美文學無休止的打壓「實非合理」。

中美互相指責 究竟誰違反了日內瓦的「休戰」協議? 5 Jun 2025, 12:20 am

進入6月,傳來的並非一個確定的會談日期,而是中美雙方指責對方破壞日內瓦會談達成的協議。這種狀況引發市場震動,中美這場談判尚未開啓便遭遇挫折。

中美貿易90天停戰期間怎麼談判?紅線、籌碼與突破口 29 May 2025, 11:59 pm

此輪談判的議題比第一階段更廣,可能涵蓋中國服務市場開放、人民幣匯率、美國對華技術限制等。關稅牌效果有限,下一階段為了迫使中國讓步,特朗普可能會打出外交牌、安全牌、台灣牌等。

中美貿易談判後的三個重要細節:實際稅率、芯片管制、示範效應 16 May 2025, 12:11 am

美國對華實際關稅,即便在大幅調降後,依然高達40%;半導體領域甚至高達70%,而且未來可能成為雙方博弈的焦點;再者,其他經濟體也開始對美國展示強硬的一面。

Page processed in 6.377 seconds.

Powered by SimplePie 1.4-dev, Build 20170403172323. Run the SimplePie Compatibility Test. SimplePie is © 2004–2025, Ryan Parman and Geoffrey Sneddon, and licensed under the BSD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