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 Chinese

BBC Chinese - BBC News , 中文 - 主頁

特朗普稱與習近平會面「非常棒」,但尚未達成正式貿易協議 31 Oct 2025, 5:05 am

美國總統特朗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時隔六年再次會晤。

關於安德魯王子失去頭銜、溫莎莊園住宅的情況,我們已知哪些信息? 31 Oct 2025, 4:38 am

白金漢宮週四宣布,安德魯王子已被剝奪「王子」頭銜,並將離開位於溫莎的皇家莊園住宅。

中國打着長遠算盤,習近平與特朗普暫時休戰 31 Oct 2025, 3:48 am

會談有助於穩定世界兩大經濟體之間搖搖欲墜的關係,但競爭仍然存在。

台灣「普發現金一萬元」:政治攻防下,「還稅於民」會常態化嗎? 31 Oct 2025, 2:20 am

台灣民眾最快11月中旬,將收到來自政府的一萬元台幣匯款。這是繼2023年後,當地第二次啟動「普發現金」政策,也是金額最高的一次,外界關注其政治和經濟效果,以及「還稅於民」常態化的可能性。

韓妝產品一定要產自韓國嗎? 31 Oct 2025, 12:28 am

韓國護膚品的銷量持續飆升,但其中一些韓妝產品現在是由海外公司生產的。

「不要特朗普!不要中國!」夾在兩大強權國家之間的韓國為中美峰會鋪路 30 Oct 2025, 12:20 pm

韓國總統李在明面臨一場外交博弈,他將接待美國和中國的領導人。

習近平特朗普會晤結束 關稅、稀土問題得以緩解? 30 Oct 2025, 8:29 am

美國總統特朗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韓國釜山會晤後,特朗普宣布將下調對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並稱美方在獲取中國稀土資源的問題上已「解除障礙」,預期美中很快可簽署貿易協議。

南非「薩滿」的迷幻治療:BBC記者走入療癒與危險之間的「靈性診所」 30 Oct 2025, 8:22 am

BBC《非洲之眼》正在調查南非的地下迷幻治療產業——在這裡,對療癒的追尋可能招致毀滅性的後果。

中美元首會晤結束:特朗普稱「明年訪華」未提台灣,稀土、關稅、大豆等主要成果 30 Oct 2025, 8:19 am

這是特朗普第二任期以來與習近平首次面對面會晤。特朗普在會後表示,將在明年四月訪華,並指會談中「完全未提」台灣。另外在稀土、大豆、關稅等方面的成果有哪些?

「大自然賦予的韌性」:那些在地震中屹立不倒的竹建築 30 Oct 2025, 8:14 am

一場7.8級大地震後對厄瓜多爾1,200多棟建築的調查發現,鋼筋混凝土建築的損壞程度高於木造與竹造建築。

特朗普聲稱美國將恢復核武試驗,上一次核爆發生在1992年 30 Oct 2025, 4:46 am

他還表示,中國的核計劃「在五年內將趕上美國」。他沒有具體說明試驗將如何進行,但表示「程序將立即開始」。

人工智能引發的裁員潮真的到來了嗎? 30 Oct 2025, 4:34 am

亞馬遜本週裁減數千個公司職位,加劇了人們長久以來的擔憂:人工智能正在取代人工。但有些人質疑人工智能是否罪魁禍首,並對近期備受矚目的裁員是否能充分錶明該技術對就業的影響表示懷疑。

APEC與「習特會」:元首「場邊會面」頻頻上演,是否能收穫更多實質成果? 30 Oct 2025, 12:17 am

自2014年習近平上任以來,中美元首有8次會晤均落在多邊峰會期間舉行。

特朗普訪日觀察:稀土、諾貝爾獎提名與歡呼,午餐的日本食材和美國大米 29 Oct 2025, 5:05 am

特朗普從日本得到了什麼?日本新首相高市早苗在試圖建立怎麼樣的日美關係?

「習特會」前瞻:時隔六年再見面,中美握手言和,還是「越談越僵」? 29 Oct 2025, 3:15 am

自李成鋼今年4月擔任首席貿易談判代表以來,展現出一系列談判風格的變化,其中甚至能看到特朗普的影子,這種風格切換是否會有效果?

少走短程多走長程,步行鍛煉「怎麼走」和「走多少」同樣重要 29 Oct 2025, 12:27 am

根據最新研究,一次性連續步行至少15分鐘是最理想的方式。

「他們為何撕毀中國國旗?」站在反華爭議中心的韓國年輕人 28 Oct 2025, 11:24 am

韓國青年團體「自由大學」的反華抗議成為「恐華症」爭議焦點。示威者撕毀印有習近平及中國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肖像的五星紅旗,並高呼侮辱中國人的口號,行動持續升溫,引發社會廣泛討論。

「香港」還是「中國香港」? 多間本地大學接到指示,意在強化中國身份認同 28 Oct 2025, 7:36 am

按BBC中文取得的電郵記錄顯示,香港應被稱為「中國香港」,在正式場合使用「中國台灣」,「Chinese Taipei」應譯為「中國台北」。

特朗普可以連任第三屆美國總統嗎? 28 Oct 2025, 4:45 am

特朗普集團已經在出售印有「特朗普2028」字樣的紅色帽子,並暗示可能存在規避兩屆總統任期限制的漏洞。

AI機器人「聽見我、陪伴我、回應我」,但它會誘導人自殺嗎? 28 Oct 2025, 4:33 am

生成式AI不帶批評、高度共情的特性,近年成為心理諮詢的首選對象。但在美國出現不少自殺案例,被視為與聊天機器人有關。

APEC慶州峰會將至 反華情緒如何左右中韓互動 28 Oct 2025, 2:11 am

亞太經合組織(APEC)韓國慶州峰會召開在即,首爾街頭仍不時出現反華示威。這似乎要成為峰會期間左右中韓兩國互動的重要元素。

「我眼睜睜看著被偷的手機去了倫敦、杜拜,然後到了中國」 28 Oct 2025, 12:18 am

手機被偷的影響往往不只是金錢上的損失。這場警匪之戰也超越傳統,加入了很多全新技術。

特朗普亞洲行有哪些重點? 27 Oct 2025, 10:28 am

美國總統特朗普展開為期一週的亞洲旋風外交。他與其他領袖希望取得哪些成果?又有哪些潛在風險?BBC記者將為你分析本週值得關注的重點。

美中在「習特會」前達成貿易協議框架 27 Oct 2025, 4:51 am

美方官員表示,美中兩國將就TikTok簽署協議,同時暗示將就稀土和關稅達成協議。

中國大陸影迷湧港觀影潮:「看到一些無法上映的電影」 27 Oct 2025, 12:13 am

「去香港看更多電影、去看自己愛看的電影」逐漸成為中國民眾的共識。審核、配額制度之下,為了在影院看到自己想看的電影,中國觀衆開始尋找自己的方式。

中共四中全會釋出的三個訊息 26 Oct 2025, 7:26 am

中國正在強調科技自立自強和國內消費,同時高度重視反腐敗。

特朗普的亞洲一週行——BBC記者分析得失利弊 26 Oct 2025, 5:17 am

美國總統即將展開為期一周的外交活動,你應該了解以下資訊。

中國「北極絲路」首航成功背後的區域政治信號 24 Oct 2025, 7:19 am

近年來北極正日益成為大國博弈的焦點,中國在極地等「戰略新邊疆」地帶的行動頻頻成為新焦點。專家稱換,北極已成為區域政治的新戰場。

陳志:「詐騙帝國」神秘主謀,被指策劃140億美元加密貨幣詐騙案 24 Oct 2025, 4:27 am

年僅37歲的陳志被指控為「龐大網路詐騙帝國的幕後主謀」,他是如何發家?如何締造這個空殼帝國?自從上週制裁宣布以來,外界就再也沒有他的消息或蹤跡。

四中全會創紀錄開除14名中共高官黨籍,軍隊中委只出不進留下諸多疑問 23 Oct 2025, 12:49 pm

中共全會缺席人數讓人吃驚,誰被開除、誰升任?哪些職位還未安排?這些信息顯示,習近平的「反腐」似乎還沒有完成。

解放軍九上將同時官宣落馬背後的潛在邏輯和補缺懸念 23 Oct 2025, 7:41 am

在習近平執政前,中共歷史上被處理的上將僅有一位黃永勝,在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時代都無上將被處理。在習近平上台後,一共有 22 名上將被開除黨籍、軍籍。

為何特朗普能在加沙取得突破,卻無法與普京達成協議? 22 Oct 2025, 4:47 am

特朗普已放棄競選時的承諾,表示結束這場戰爭比預期要困難得多。這是他少數幾次承認自身力量有限的時刻。

高市早苗當選日本首位女首相:堅定「右轉」的對華強硬派 21 Oct 2025, 10:28 am

日本自民黨總裁高市早苗被國會選舉為日本首相,意味著這名堅定的保守派將「接棒」帶領日本面對國內經濟挑戰和棘手的國際關係。

緬甸臭名昭著的KK詐騙園區被軍政府攻佔,背後涉華人黑幫 21 Oct 2025, 5:06 am

軍政府稱隊已「清剿」KK園區,釋放了2000多名工人,並沒收了埃隆·馬斯克公司生產的30台星鏈衛星終端——這些終端被泰緬邊境的詐騙中心廣泛用於網絡活動。

習式反腐「打虎拍蠅」12年後,中共高官為何「越反越腐」? 21 Oct 2025, 2:33 am

在習近平開啓「反腐風暴」12年後,中國當下正處在一個聲勢更大的反腐浪潮之中。正在舉行的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上,需要確認的落馬中央委員總數可能創紀錄。

從「台獨」到「親中」:鄭麗文當選國民黨主席的啟示 20 Oct 2025, 5:32 am

55歲的鄭麗文以黑馬姿態當選,這位學運出身、曾主張台灣獨立的前民進黨員,如今代表著國民黨的「戰鬥派」和世代交替,以及黨內「非中華民國派」勢力的崛起,外界也關注其「親中」立場將如何牽動兩岸關係和台灣政治。

在美國經濟腹地感受中美激烈對峙的一周 「這是中國在對決全世界」 20 Oct 2025, 5:19 am

上週,在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部長、銀行家和貿易談判代表進行了五天的交談後,BBC經濟事務編輯費薩爾·伊斯蘭對中美又一次對峙的前景進行了評估。

香港立法會選舉:棄選潮下「換血」有準則?誰是接棒者? 17 Oct 2025, 6:38 am

過去兩星期,香港議員掀起一波「棄選潮」,揭示12月的選舉將迎來「大換血」。BBC中文訪問學者,分析「棄選潮」的可能原因及其影響。

Page processed in 0.152 seconds.

Powered by SimplePie 1.4-dev, Build 20170403172323. Run the SimplePie Compatibility Test. SimplePie is © 2004–2025, Ryan Parman and Geoffrey Sneddon, and licensed under the BSD License.